荔枝吃一颗酒驾三颗醉驾

每到夏日,荔枝、糟鸡爪等美味是苏州市民解馋的好选择。而这两天,它们却和酒驾扯上了关系。这些深受市民喜爱的鲜果、小食和解暑良药真会让司机“被酒驾”吗?
根据目前的规定,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并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尽管“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仍有不少驾驶员铤而走险,等待他们的将是法规的严惩。不过,一直以来,网上就流传着一份“假性酒驾”的名单———食用荔枝、蛋黄派等会造成酒驾的效果。。上述名单是否属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某些食物、用的某些生活用品真的会造成酒精含量超标的事实吗?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驾驶人应当如何处理?
不过,有流传说吃三颗荔枝检测出酒精含量就已经达醉驾的标准,这是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呢?
专业的营养师介绍,荔枝含有较高糖分,在保鲜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会在封闭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发酵”而导致产生酒精。吃一颗荔枝检测出酒精含量达51mg/100ml,达酒驾标准,吃三颗荔枝检测出酒精含量达86mg/100ml,达醉驾标准。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高明:“听说吃荔枝吃多了,查酒驾的时候会,被说酒精含量超标,的确是这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荔枝是一个高糖水果,在运输保存中间会进行无氧分解 ,会发酵会产生酒精。 ”
不过,开车的市民也不需要担心因吃荔枝而被查酒驾,因为即使出现发酵,吃荔枝所产生的酒精主要影响在口腔,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也很短,随人体呼吸、说话酒精会被挥发掉,通常几分钟后就测不出来了。
高明:“如果我们一次性吃上几颗后, 酒精会在我们的口腔里面保留,如果你吃完簌簌口,过几分钟就没有了,它主要停留在口腔这里, 很容易就挥发掉。”
民警支招:遭遇假性酒驾该怎么办?
如果市民遭遇了“假性酒驾”怎么处理?高新区交警大队民警介绍,过去,他们在查车的过程中也多次遇到这种情形。不过,遇到这种情况,车主并不需要慌张,可直接向民警说明情况,经过一段时间消解期后再次进行测试
。“如果车主真的没有酒后驾车,可不必慌张,在经过一段时间消散期后,可再次进行酒精测试,如果结果正常,则可继续上路。”高新区交警大队宣传科科长李振表示,对于醉驾等认定,不仅凭酒精呼气测试,最重要的是抽血化验的指标。同时,民警提醒,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如果是“假性酒驾”,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退。因此,真的酒驾却谎称自己吃各类食物企图蒙混过关的,最后的结果是很难蒙混过关,逃脱不了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