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抢夺罪?
所谓抢夺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此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抢夺罪的客体是公民的财产权,该罪的行为对象是公私财物,此外,这些财物仅限于动产,不动产不适用抢夺罪。
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什么是公然夺取呢?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公然夺取指的是不采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当着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的面,公开夺取其财物。那么,什么是数额较大?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抢夺的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至2000元以上的,即为数额较大。
最后,该罪的主观显然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并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二、抢夺罪与抢劫罪有哪些区别?
如上所述,抢夺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抢劫罪,虽然也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在手段上,不仅仅是公然,而且是要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举个在城镇中经常发生的例子,一个拎着钱包的女子站在车站旁等车,忽然间一飞车党开着摩托车飞奔过来,趁着该女子不注意,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钱包抢走,扬长而去。如果被抢的钱包价值达到刑法所规定的数额,飞车党就构成了抢夺罪。但是,同样的情景下,如果飞车党在抢夺过程中,该女子抓住不放,飞车党仍然飞速前行,并将女子拖行致其受重伤,这个时候就是用暴力手段抢夺财物,构成的是抢劫罪。
当然,除了上述区别,在犯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上两者有区别,抢劫罪的是已满14周岁的人,抢夺罪是已满14周岁的人。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还规定了抢夺罪和抢劫罪两罪的转化。即行为人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所以,转化的法定条件是行为人携带凶器进行抢夺。根据法律规定,携带凶器指的是在抢夺财物过程中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凶器的行为。
三、抢夺罪该怎么判?
根据我国《刑法》第267条规定,犯抢夺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我国的司法解释,数额巨大,指的是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0至20000元以上,而数额特别巨大,该项数额为30000至100000元以上。
此外,我国司法解释还规定,抢夺公私财物达到上述数额较大的标准时,如果同时具有以下情形的,应当按照抢夺罪从重处罚:
1、抢夺残疾人、老年人、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的财物的;
2、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款物的;
3、1年内抢夺3次以上的;
4、使用行驶的机动车辆抢夺的。
也就是说,如果同时具备以上情节,人民法院将在法定量刑幅度内从重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性质和行为恶劣、屡教不改的犯罪人的态度。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抢夺罪,抢夺罪与抢劫罪有哪些区别,该怎么判等问题的解答。事实上,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抢夺行为经常出现。对于这类犯罪,往往会遭遇受害人的反抗,也比较容易引起罪名的转化。当然,关于这类犯罪,我国在审判实践中已经进行了总结,并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加以规定,比较复杂。因此,如果对这类问题有疑问,无法区分,不妨请教一下专业的刑事律师,毕竟他们有着非常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娴熟的执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