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在诉讼时效内日,继承纠纷当事人如何提起继承诉讼呢?提起诉讼涉及到去哪起诉、起诉什么等等问题,下文中都会为您一一介绍。
一、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
我国继承法第8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 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7 条规定:“继承的诉讼时效按继承法的规定执行。但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视为接受继承,遗产未分割的,即为共同共有,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延长,均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具体而言:
1、自继承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继承恢复请求权的诉讼期限为二年。
2、在继承人不知道或无法知道其权利被侵犯的情况下,继承人有权在继承开始之日起二十年内向法院提起保护其继承权的诉讼。
3、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继承人不得再提起诉讼。
4、自继承开始之日起的第十八年至二十年期间内,继承人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的,其提起诉讼的权利,应当在继承开始之日起的二十年内行使,超过二十年不得再行提起诉讼。
5、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不可抗力使继承人无法行使继承恢复请求权的,可按诉讼时效中止处理。
6、继承人在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二年内,其遗产继承权纠纷确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期间,可按诉讼时效中止处理。
7、继承人因其继承权受到侵害而向侵权人提出返还遗产或赔偿损失的要求,或者继承人因遗产继承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效即为中断。
二、如何提起遗产继承诉讼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就是说,继承遗产的民事官司,当事人要到被继承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到主要遗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由于我国法律实行的是不告不理原则,因此,当事人在告诉(起诉)时,一定要具体而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是什么,有哪些内容。一般来说,继承案件的诉讼请求有两点:
一是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原告继承的遗产是多少;
二是由被告承担诉讼费用及其他费用。
但是,由于每一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起诉时要区别对待。
上文内容就是对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如何提起遗产继承诉讼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遗产继承纠纷都发生在亲人之间,更多情感因素牵扯其中,处理起来更困难。其实,您可以委托专业遗产继承律师帮您处理继承纠纷,这样可以避免亲人之间因为不谅解做出更多冲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