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分配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后根据法定继承、遗嘱或其他法律规定对其遗产的分配制度。继承开始后怎样分配遗产?有遗嘱的按照遗嘱内容办理,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在法定继承情形下,继承人可以多分遗产的情形有哪些?这些问题,下文中为您介绍。
一、继承开始后怎样分配遗产
在法定继承中遗产的分割法律有规定,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方法:
第一,同一顺序一般均等;(第13条)
均等获得遗产的继承人必须是:在同一继承顺序上,而且各共同继承人的条件大体相当(指劳动能力状况大体相当;或对被继承人所尽义务的情况大体相同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情况大体相同;或各继承人的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大体相当)
第二,特殊情形下,继承人继承的份额可以不均等。 有四种情况不均等:
(1)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2)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3)有抚养能力和有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多尽义务多分、少尽义务少分、不尽义务者不分。
(4)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二、继承人可以多分遗产的情形
在继承纠纷中,如果存在有合法有效的遗嘱的话,遗产的分割应按遗嘱的内容执行;在法定继承中,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和份额来分配,同一顺序的遗产继承人的继承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均等分配。以下情况可以多分的遗产:
1、对生活有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再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丈夫是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对于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应当实际发放给真正的权利人;对于死亡赔偿金可参考遗产方式处理,由配偶、子女、父母平均分割。
在按照法定继承分配遗产时,继承人一般应当均等分配遗产。但是生活中,各继承人的生活条件、经济水平不同,对财产的需求不同,心平气和的均等分割遗产,这种理想状态很难实现。各继承人对遗产分配方式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协商处理。如果产生纠纷协商不成时,可以委托专业遗产继承律师起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