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产继承的范围有哪些
按照《继承法》第3条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根据该规定,遗产就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遗产概念:
第一,遗产是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下来的财产。这是遗产在时间上的限定性。被继承人死亡前,其财产不能成为遗产,不发生继承问题。实践中,有的子女在其父母生病住院期间就要分割所谓的“遗产”,这种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即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
第二,遗产是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不属于个人的财产不能成为遗产。这是遗产在范围上的限定性。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承租的公有房屋,不属于遗产就是这个原因。
第三,遗产是被继承人的合法财产,不是被继承人合法取得和合法享有的财产,不能成为遗产。这是遗产的法定性、合法性。被继承人没有合法根据而取得的财产,例如非法侵占的国家的、集体的或者其他个人的财产,不能作为遗产,依照法律规定不允许自然人个人所有的财产,也不能成为遗产。
二、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几种
在我国《继承法》中,关于如何将死者生前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转移给他人所有,规定了三种制度,分别为:
1、法定继承:即无遗嘱继承,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先后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而发生的继承关系。
2、遗嘱继承:即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个或数人继承遗产。
3、遗赠继承:即指定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遗产。
以上就是“遗产继承的范围有哪些”以及“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几种”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继承遗产有所帮助。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遗产继承的方式有三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继承。但是大家要注意,在遗产继承问题上,法律是允许意思自治的,也就是说如果死者生前订立了遗嘱,就应当按照遗嘱继承。只有在没有遗嘱、没有遗赠协议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定继承。因此,如果您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遗产,最好事先订立好遗嘱。若您对订立遗嘱事宜不了解,可以来电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