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产分配原则是什么
我国《继承法》第13条规定了遗产分配的原则。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2、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3、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4、有赡养能力和有赡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1)继承人有赡养能力和条件;
2)不尽赡养义务。
《继承法》中的一般应当均等的规定,是处理法定继承时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而其余三款为特殊原则,继承法采用的是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在法定继承中,确定的是参考继承人平均分配的一般原则,而不是必须均等的原则。
二、不宜分割的遗产怎么处理
《继承法》第29条第2款规定;“不宜分割的财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
1、折价分割。为了不损害遗产的经济价值及效用和保持不宜实物分割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将不宜分割的遗产出卖,变为价金,再由各继承人按照应分的的份额进行分配。
2、适当补偿。将不宜实物分割的遗产反而给继承人中的一人,再由该人按照各继承人应得的遗产份额,分别补偿给其他继承人价金的一种遗产分配方式。
3、共有,对不宜进行实物分割的遗产,还可以采取共有的形式,即由数个继承人共同继承这一遗产,共同对遗产享有权利。
以上就是对“遗产分配原则是什么”以及“不宜分割的遗产怎么处理”相关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遗产分配直接关系到每个继承人获得的遗产利益大小,是每个继承人都必须关注的事项。如果没办法按照继承法规定的分配原则分割遗产,您可以向专业遗产继承律师咨询一下。律师经验丰富,可以为您指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