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分配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后根据法定继承、遗嘱或其他法律规定对其遗产的分配制度。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指的是在法定继承中确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分得的遗产份额的基本准则。那么,遗产分配的份额怎么确定,遗产分割的限制有哪些呢?下文我们将为您进行解答。
一、遗产分配的份额怎么确定
根据《继承法》第13条,法定继承人对遗产的分配份额,按照以下规则确定:
1、原则上,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当“平分”遗产;但是,同一顺序的继承人经过协商,允许“有人分的多,有人分的少”。
2、特殊情形特殊处理:
(1)基于对弱者一贯同情和照顾的立场,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并且缺乏劳动能力的法定继承人,“应当”多分;
(2)作为激励机制,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法定继承人,“可以”多分;
(3)作为事后惩罚,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却不对被继承人尽扶养义务的法定继承人,“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3、法定继承人以外的遗产取得人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二、遗产分割的限制有哪些
遗产分割自由及其限制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得随时请求分割遗产,但有下列情况的除外:
(一)遗产债务尚未清偿完毕;
(二)遗嘱指定遗产于一定期间内不得分割,但此期间不得超过五年;超过五年的,缩短为五年;
(三)继承人协商同意于一定期间内不分割遗产。
胎儿未出生的,请求分割遗产时,应为胎儿保留其应继份。出生后为死胎的,保留份额按法定继承处理。
对特定遗产进行即时分割将会严重损害其价值的,人民法院经继承人申请,可裁决暂缓分割。
以上就是对遗产分配的份额怎么确定,遗产分割的限制有哪些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遗产分配的问题更为复杂,其中也涉及到好多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建议您向专业的律师进行咨询,他们的经验都很丰富,以免造成误解和纠纷。